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备课。
在课堂上,我们也尽量做到讲解全面,唯恐遗漏每一个知识点,总是耐心细致的讲解。
可是再看看学生的考试情况,却并不理想。
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呢?或许原因,正出在我们的课堂上。
一节课,我们在喋喋不休地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充分的朗读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带着耳朵去听,可能听过也就忘记了,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久而久之习惯等着老师现成的标准的答案。
回想自己的课堂,有时候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讲上,而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
这个知识点,学生到底学好了没有?有哪些学生学会?还有哪些学生没学会?
针对孩子们的学习现状,老师该怎样调整自己的课堂内容和节奏,这些问题都是在过去的课堂很少去考虑、去设计的。
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自己教什么内容,怎样去教,还要时刻去关心学生怎样去学,学的效果怎么样。
教师唯有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学生学的身上,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去学习。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尽量放慢自己的步调,改变自己的认知观念。
不管自己会的内容,还是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都不要担心和害怕,也不一定非得自己搞明白后再去教给学生,只要自己实事求是,抱着真诚求教学习的态度,和学生们一起扎扎实实的去学习就好。
回想过去,自己戴着自卑的紧箍咒,教得诚惶诚恐,总是对自己不满意,备课备得不够充分,也不满意于孩子们的表现。
现在想想,即使遇到一些不会的知识点也没关系,那就和孩子们一起去学习一个新知就好了。
老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们学的身上,在课堂上具体的指导学生用心的去读,在读的过程当中理解词的意思,对所学内容的把握,再去品味文章在表达方面的一些特色。
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写了什么,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着去运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学习了知识,一定要去反复的运用,唯有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所学,融会贯通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消化,吸收,利用,我们的知识才能学得扎实。
再说我们学习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自己更好的生活,学以致用,这是最根本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