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推荐:河南20岁阳光小伙突患白血病,安全血液拯救生命,致敬我们身边的“热血英雄”

顶端新闻   2023-06-14 13:06:04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梦琳 通讯员 苗军

有这样一群人,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他们一次次伸出手臂、挽起袖子,捐献热血。


(资料图)

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为病榻上素未谋面的患者延续生命,用实际行动,弘扬无偿献血精神。

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近段时间,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和职业的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了无偿献血的活动中。

一个善举,挽救了一个家庭

刚满20岁的凡凡是一个身高一米八多的阳光小伙,今年三月份,他突然觉得吃饭没食欲、活动没力气,家人也发现孩子脸色发白,于是到驻马店某医院检查血常规,发现指标明显异常,突出表现为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单核细胞增多,怀疑是恶性血液病。

进一步完善骨髓检查后,凡凡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得知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凡凡妈妈多日以泪洗面,阳光小伙也被突如而来的打击变得沉默不语。

经当地医生详细介绍病情后,凡凡积极采取化疗治疗,但治疗后出现了重度粒细胞缺乏、重度贫血及血小板减少,以及并发了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严重,危在旦夕,当地医院多次给予告病危。

后经当地医生协调后,遂即将凡凡转入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九病区,其主治大夫周虎告诉记者,入院时凡凡身体机能各项指标都很差,已有轻到中度失血性休克的症状,肢体发凉,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化疗后凡凡骨髓抑制仍未恢复,骨髓造血机能严重不足,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一天能拉十余次,每次都是拉暗红色血便或血块,急需输注红细胞改善休克症状,输注血小板加强止血能力。

看此情景,周虎当机立断,联系输血科,给予凡凡每日输注红细胞4-6U,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1-2治疗量及血浆来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加强止血,另外营养支持、禁食、抑酸、止血等对症治疗也第一时间应用。经处置后,凡凡的血压等生命体征逐步恢复正常,面色也逐渐红润。

记者来到床旁看望凡凡时,他于数日前已完成第三次化疗,目前正是重度骨髓抑制,但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

此时的他正在一个被罩子围起来的空气过滤床内输血,看着输液管中缓缓流淌下红色的液体,凡凡的妈妈胡女士表示,孩子能够挺过第一次治疗后的生死时刻,多亏了周虎主任团队的专业施治,同时也感谢那些爱心人士捐献的“救命血”。

她说,如果没有红细胞跟血小板的支撑,孩子可能第一次治疗都抗不过去,“谢谢爱心人士献血的善举,不仅让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潘建康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的一名医生。

从上大学起,他便开始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目前累计献血近20次。

潘建康在中南大学读博期间,看到志愿者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的新闻报道,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让白血病患者获得重生的机会后,他有了加入到无偿献血的想法,“既然能在不伤害自身的前提下挽救生命,何乐而不为呢?”

2019年9月,潘建康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

去年,潘建康在家人同事的陪同下,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不相识的未成年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种子”。

“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潘建康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常会看到医院收治大量的患者需要靠输血维持生命,“通过献血,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不仅能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拯救一个家庭,同时也有助于自身健康。”

90后小伙无偿献血120余次

2009年,还在上大学的孙权18岁,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献血。

“献血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据孙权回忆,那一天,他和同学看到一辆献血车停在在校园里,几个男生便结伴走上了献血车。

在献出人生第一管400毫升全血后,孙权并没有停止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的道路,毕业后的他成了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而献血,则变为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孙权说,自己最初捐献的是全血,但献全血一年最多两次,而捐献血小板,每隔14天就可以献一次。

14年来,孙权共计捐献血液超过120次。在同事眼中,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的孙权是大家的“献血榜样”,在女儿眼里,他是一名勇敢的“献血英雄”。

作为一名90后,孙权说,想让更多人看到我们90后的担当,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90、00后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传递爱心,让我们一起做有担当的一代!”

捐献血液,分享生命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孙权、潘建康一样的爱心人士,长期无私奉献,也有像凡凡一样需要血液维持生命的患者。

记者在和周虎交谈过程中了解到,其所在的血液科,几乎每天都有和凡凡一样迫切需要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等血制品救命的患者,恶性血液病因为疾病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快,所以对血制品的需求量很大。

周虎说,“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缺血、血液紧张的情况,很多血液病患者只有在输血以后,才能够缓解病情,脱离危险,所以,血液对我们而言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很稀缺的。”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张淑琴同样指出,血站每天大约需要有1000人次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血液作为生命的源泉,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人体重量的7%到8%,人体若大量失血(占全身血量1/3以上)可导致休克,所以,当短时间内大量失血时,是需要及时输血、补液和止血的,不然就会危及生命。

为纪念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感谢无偿献血者挽救他人生命作出的贡献,呼吁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并鼓励青年群体,特别是团员青年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从5月份便启动了无偿献血宣传系列活动。

张淑琴表示,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以延长到60岁。

献血的好处有哪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一方面,献血不仅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另一方面,还可以为直系亲属做一份储备。

近日,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五岁的女儿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结算时,当场减免了4200元的用血费用。

“在无偿献血后,献血者及其家属在需要用血时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张淑琴说道。

她表示,对于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来说,全身约有4000毫升血液,其中,约4/5(3200毫升)血液在外周血管中参与人体的血液循环,其余800毫升血液暂存于肝脾等“贮血库”中以备急需时(如运动和出血)再进入血循环以维持对器官与组织供氧的稳定性。而一次献血量在200—400毫升,也就是说,捐献的血液只占全身血量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量。

据研究结果表明,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此外,适当献血还能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血细胞的新陈代谢。当机体感受到血液的“奉献”后,会驱动“贮血库”内的血液释放到人体的外流血液,迅速补给,“所以说献血的过程,其实也是刺激造血的过程。”张淑琴说道。